永利yl23411集团官网举办第三十三期“食学研讲”活动

    2024-11-29 22:54:24 作者:徐子慧 刁佩璇           浏览数:0

  11月28日,永利yl23411集团官网举办了第三十三期“食学研讲”学术汇报活动。本次活动由食品加工与安全专业24级研究生魏桂欢主讲,主题为“适度电场对大豆蛋白分离物结构特性和聚集特性的影响”,报告从宏观到微观尺度研究了适度电场(MEF)对大豆蛋白的影响,吸引了众多师生参与。

  魏桂欢同学在汇报中系统阐述了MEF对大豆蛋白结构和功能特性影响的研究概况。大豆分离蛋白(SPI)是一种蛋白质含量高的大豆制品,因其营养价值高、功能特性重要、生产成本低等优点,在食品工业中得到广泛应用。欧姆加热(OH)作为一种新兴的体积加热方法,具有加热均匀、(假设)存在适度的电场(MEF)、不受传热面限制、易于控制、能效高、维护成本低、环境友好等优点,是一种很有前途的食品加工热处理技术。

  报告中,魏桂欢同学深入探讨了研究取得的一系列成果。在较低的EFI条件下(4和6 V/cm),蛋白质颗粒具有较高的净电荷,较强的H0,较低的蛋白质变性程度,更小且分布更均匀的聚集体,而在较高的EFI条件下(8和10 V/cm),蛋白质颗粒通过S-S键和疏水相互作用形成较大的聚集体。流变学结果表明,较低EFI(4和6 V/cm)下MEF处理的SPI具有较好的胶凝能力。因此,我们认为在较高的EFI下,MEF提供的交变电场和OH产生的热量的协同作用可能导致蛋白质构象的展开,并且由于更强的蛋白质-蛋白质相互作用而发生广泛的蛋白质聚集。

  总体而言,魏桂欢同学的报告不仅揭示了MEF在食品加工中的潜在应用价值,更证明了MEF加工技术在开发新型蛋白质产品方面具有广阔的前景。未来的工作应继续深化对MEF处理诱导的蛋白质聚集与蛋白质界面和功能特性之间关系的探索,为推动食品科学的进步贡献更多力量